想了解古建筑歷史,那么必然要先了解古建筑構建中的專業名詞,小編整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。
【中金桁】中金桁消式大木作構件名稱。在5架梁上,位于老檐桁與脊桁之間;在九架梁上,位于上金桁與下金桁之間,都起承托和傳導屋面重量的作用。消式大木作構件名稱。在5架梁上,位于老檐桁與脊桁之間;在九架梁上,位于上金桁與下金桁之間,都起承托和傳導屋面重量的作用。
【方直椽】木構件名稱,指方形斷面的正身檐椽,多用于游廊、亭、榭等較小建筑中。
【瓦條】古建筑構瓦作件名稱。①板瓦縱向截成的直線形窄條。②布瓦屋脊瓦件之一。用板瓦開成的叫“軟瓦條”,用磚加工而成的叫“硬瓦條”。
【瓦壟】《清式營造則例》:“屋頂上之瓦,上下賡續排到謂之壟。”屋面凸出的壟稱蓋瓦壟,凹進則稱底瓦壟。
【勾頭】一種特殊形式的筒瓦。多用筒瓦壟的檐頭,比普通筒瓦多一個圓形的瓦當。元代以前稱瓦當,至明、清兩代,改標勾頭。其端部圓蓋上的紋佯變化多端,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,因而勾頭上紋樣的種類就成為判斷其年代的一個重要標志。
【風水墻】山墻的一種,是民間對一墻到頂,山頂設有博風、拔檐線等裝飾的硬山頂山墻的別稱。
【瓦口子】古建筑屋頂部位名稱。又稱當勾。位于瓦壟與脊交接之處,由于位置不同叫法也有別,如在正脊部位又稱正當勾,在戧脊部位又稱斜當勾。
【五大線】古建筑彩畫技術術語。指清式彩畫圖案的骨架輪廓大線。即枋心線、岔口線、皮條線、箍頭線、盒子線。
【烏頭門】宋式建筑中門的類型之一。也稱烏頭大門、表褐、閥閱、褐燙、綽楔、俗稱欞星門。其形式為:在兩立柱之中橫一枋,柱端安瓦,柱出頭染成黑色,枋上書名。柱間裝門扇,其上部有成偶數的欞條,下部有障水版。柱頭多有裝飾紋刻。
【橫望板】古建筑大木作構件名稱.橫向鋪釘于椽身之上承托苫背泥層的兩板。由于屋頂坡度的變化,橫望板不宜過長,一般每隔3至5椽檔須加設望板釘一列。橫望板接頭須在椽背中線之上,不得挑空或重疊。為加強連接,望板間縫除齊搭外還有企口,柳葉等多種搭接力法。橫望板較豎望板整體性更強。為防雨止漏,保護望板,一般均在望板之上施護板灰進行防護。
古代建筑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專用的術語。了解它們的含義,對了解古建筑和增強鑒賞古建筑藝術的能力,大有裨益。